直播实录:“城市•生态•家――零碳在中国”
摘要:2010年3月29日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建筑及室内设计节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拉开序幕。一场名为“城市•生态•家――零碳在中国”的主题论坛同时举行。
首先我们讨论什么是二氧化碳,什么是零碳?我们现在说的零碳实际上根源来源于1997年的京都预定书。二氧化碳并不只是指每一天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甚至我们现在所说的碳,不是指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科学领域里和在国际的总公约上面,二氧化碳是一个计量单位,它代表的是以二氧化碳为首的六种温室气体,而这六种温室气体在我们计量过程中间,我们考虑是从工业、使用等诸多环节中间所产生的认为行为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里面包括其他的五种温室气体,包括甲烷等一系列会使得我们地球温度升高的气体,而这些气体他导致全球变暖的物种则是由(GWV)就是全球变暖潜能这样一个指数来衡量,而这个指数的单位就是二氧化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二氧化碳的原因。
在过去200年间,我们通过在南极的冰层里面,看到每一年冰中间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红色线条。蓝色线条是我们200年大气温度的变化所产生的线条,这些导致了我们现在全球的气候不稳定。在过去2009年大家感觉到气候变冷了,现在有人质疑,全球变暖到底是不是必然存在的科学事实。
当我们来看整个地球的时候,它就是一个简单的圆球体,他每一年收集的能量来自于太阳放射到地球的所有太阳光,而这个地球每一年输送和释放的能量只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大气层向宇宙释放的宇宙射线。
二氧化碳和六种温室气体的存在,导致散发出去的宇宙射线的能量大大减少,因此二氧化碳和大气层的构成就像一个温室一样,把所有的能量都紧紧的留在了地球中间,留在地球中间,导致地球热量不断升高,而实现了全球的变暖和气候的不稳定。
在过去50年间,我们有大量的物种和生态的环境受到破坏和流失,而这种方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不可逆转的。那么如果我们这样的现象继续持续下去,在未来的40年间,到2050年,我们也许地球上37%的物种都会灭绝,这就是今天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讨论二氧化碳的原因,因为它是现在整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关乎全球生存的一个交易。虽然二氧化碳既没有使用价值也没有价值,但是它却代表着我们的未来。
那么二氧化碳是怎么构成的呢?在英国二氧化碳是用三分法来计量的,根据京都议定书是根据五分法来计量的。零碳中心的目的是通过三分法分别在建筑的环节节能,交通的二氧化碳减排和物资增产的二氧化碳减排,这三个领域进行节能的实践。
在中国,我们开展工作一方面通过城市和建筑的最佳实践来影响建筑这一个领域,因为建筑这个领域在建造的运营中间,产生二氧化碳占整个二氧化碳比例的27%,但是建材,建材生产和影响消费者和家居使用者的选择上面占了剩下的30%的比例。也就是说,整个建筑和它影响的行业链占整个中国二氧化碳55%。同时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的能够使建材更加节能的方式和方法,并且使每一个建材,二氧化碳排放到底是1.2吨,1.21吨,还是1.215吨,可以得到一个精确的计量。
早在10年以前,当英国签订《京都议定书》的时候,英国就开始有了节能减排的责任和契约,根据这个契约,英国早在10年以前的1999年开始实现低碳方面的设计,5年以后,我们被万科集团邀请到中国来,开发了中国第一个零碳住宅,这个项目是在深圳的万科城,通过这样一个项目的示范,我们希望在中国的气候条件下和中国的供应链环境下,实现整个建筑的低碳。
同时我们近期开展的项目包括万科的松山湖产业研发基地,我们通过对他现有的转配式建筑的改造,希望实现装配式的建筑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低碳。同时我们刚刚建成的那个项目就是世博会的零碳馆,世博会的零碳馆是世博园区唯一一个以二氧化碳为主题的建筑,这个建筑最大的创新在于两点,第一点他首次全面使用各种可再生能源和全面的被动式技术,使建筑达到节能减排的极限。
而另外一点,更加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希望通过零碳馆来开发基于中国的供应链,因为只有当东西在中国制造,生产,并且达到最高级别的高级要求的时候,我们才能让中国的零碳建筑成为一种普及的现实,所以零碳的建筑依靠的不是零碳中心,而是在座所有零碳建材的供应者。
这样一个建筑,他通过完全的使用被动式的节能,把大部分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收集在建筑的主体里面,同时利用风能、光能,甚至生物能来来驱动整个建筑的主动式能源,来使得一整套的零碳建筑和技术体系才有可能。那么我们将在下面过程中间分别介绍刚才所提到的几个建筑。
今天我们的主题分成,一个如何实现零碳的建筑,第二在城市层面上如何实现零碳,第三什么是节能建材,什么是低碳建材。以及最后一点,如何影响这个业界,让消费者,让所有的人能够选择低碳建材。
首先我们看一下建筑,什么是房子?什么是建筑?房子和建筑不能用今天的现代定义来定义,因为早在5千年前,我们没有石油,没有电,但是我们依然有房子。早在5千年的时候,我们没有砖头,没有石头,我们用帐篷,甚至芭蕉叶,甚至用洞穴挖掘出来的居住场所,这就是建筑的最早原形。因为建筑其实是一团空气,建筑通过界定一团空气作为室内环境,来提供适于的人居要求。
但是零碳建筑探讨的是另外一种模型,我们在这里坚信我们能够利用自然资源满足现在的生活环境。因为刚才所说的左边这个模型,它是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来提供它所生产和生活的必须条件,而我们期望对建筑,从一个消耗能源,产生垃圾的机制,变成一个收集资源,收集能源,并且转换成为资源的一种过程。因此我们的零碳系统是通过太阳能,收集风能把它转换为空调的动力,转换为发电的动力,转换成热水的动力。
我们的建筑收集地下水,收集河水江水,通过自然的净化过程,来产生清洁的水。我们的建筑能够通过收集垃圾,然后把垃圾变成发电,变成肥料,变成更多的电力和热力,来驱动整个建筑,来重新定义我们生活的模式。那么把这样一个模式推而广之,就成为了零碳建筑的第一代产品,就是英国贝丁顿项目,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同时它把建筑和周边的生活资源相结合。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