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象:涨价潮来袭 家居促销的背后隐玄机

icon 2011-05-17 16:22:40
icon 0

摘要:在上游市场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家居建材行业不仅受到市场份额下降的压力,还面临着原材料涨价、用工荒,卖场租金上涨等困境,部分企业悄然上调了商品价格。然而一些商家却打出了低价促销的活动,家居业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让人心中迷惑。

  在上游市场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家居建材行业不仅受到市场份额下降的压力,还面临着原材料涨价、用工荒,卖场租金上涨等困境,部分企业悄然上调了商品价格。然而一些商家却打出了低价促销的活动,家居业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让人心中迷惑。

  一边是涨,一边是跌,家居建材业到底在玩什么游戏?

  真涨:正在或即将进行

  距离商家必争的“五一”装修旺季不远了。然而,与以往商家纷纷降价促销不同的是,目前市场上包括家装、家具、橱柜、陶瓷、地板、木门等领域的众多企业都悄然或者即将上调商品价格。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迫于楼市调控、通货膨胀、原材料上涨、劳动力缺乏等压力,家居行业成本不断上升,利润逐步被侵蚀,企业选择在5月装修旺季到来前上调价格以维持生存。

  多家木门品牌表示,已经或打算将价格上调10%左右。品牌涂料的价格上涨也较为明显。某进口涂料中国区总经理表示,以涂料原料之一的钛白粉为例,从年初到现在,价格上涨了58%,迫使德国总部已于今年4月全球同步上调了产品价格,上调幅度在15%-20%左右。据悉,立邦、多乐士和一些国产品牌涂料在“五一”之后也将会出现小幅的价格调整。

  家装公司也纷纷调整价格。一家以德国式施工模式为特色的家装公司承认,他们在今年“3・15”前就已经上调装修价格,幅度在10%―15%,预计年内不会再上调。另一家装修公司将上调幅度定为5%左右。该公司总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板材、油漆以及工人工资纷纷上涨,装修价格上涨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这种价格上调遭到消费者的抵触,公司只得相应做些促销活动进行化解。

  明确涨价的还有一些橱柜公司,幅度在10%-15%。

  错觉:看似原价,其实已“被涨价”

  记者发现,市场上也有部分维持原价的产品,有的是因为厂家选择观望与内部消化,怕涨价会流失消费者,但也有的是因为厂家与商家相互勾结,在玩明着不涨暗里涨的手段。一种比较典型的现象是,厂家涨价格,商家提折扣,哄得消费者糊里糊涂买单。比如原来标价1000元的马桶,厂方出厂价涨了100元,而商家则依然按照原价销售,貌似不涨价。但是在2011年春节前可以打五折,现在商家最低只肯让到七折,即实际成交价从500元涨到了700元。如果有比较了解行情的消费者发现了折扣上的变化,商家就一脸无辜地把责任推到厂家身上,说是出厂价涨了。实际上,商家通过在折扣上玩猫腻,不仅消化了厂家提价的100元,还比以前多赚了100元,原材料等生产成本的上涨反倒成为商家乘乱提价的借口。很多商家对这种“隐性涨价”做法的解释是,明目张胆的涨容易引起消费者逆反心理,影响销售,若是厂家提价不多就以此隐形手段消化掉。

  归纳起来,这样表面维持原价、暗里涨价的手段大致有三类:

  一,价格不变,折扣减少。大部分建材、家具都有折扣,而在原价不变的情况下,八折变九折等等是一种隐蔽的涨价手段。

  二,老款不涨,借新款上市调整价格。老款产品涨价一般会被消费者察觉,而在用材、工艺等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在款式上稍作调整之后推出新品新价格,就可以隐蔽地涨价。

  三,新款和老款都不涨价,而在工艺与材料上降低标准。这更是一种变相涨价方式,而这种方式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损害。

  假摔:明降暗涨设陷阱

  在众多企业抱怨生存压力加剧的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展开了大幅度促销活动,一升一降间,令人疑云重重。

  今年家居行业的优惠起步比往年早,不少企业自2月份就打响了促销战,越接近“五一”,“硝烟”越浓,促销的频率和周期都更加密集。某家居卖场总经理表示,他们将把周末限时抢购、团购专场、样板间征集等多种促销元素整合使用,将卖场及商户的利润一起让给消费者,优惠力度也大于以往。隶属该家卖场的装潢公司在开春后已经开展了三四次促销活动,力度比2010年有所增加。一家上调了价格的装潢公司也表示,因为提价后消费者的接受度不高,为此,他们将在“五一”发起大量的促销让利活动来重新赢得消费者,让利幅度高达30%左右。

  但是,促销狂潮背后陷阱不少。

  陷阱一:折扣诱人,价格不低。在某家具卖场,记者看到一套实木家具以清仓的名义打折,折扣低至3折,但是高达10万元的原价让这款产品的清仓价仍高达3万元左右,比另一卖场的同款产品的5折价还要贵几千元。更有一些卖场满眼都是2-3折的“清仓超低价”,实际上这里常年都在“清仓”。

  所谓的“史上最低折扣”也常常不靠谱。某卖场张贴海报称“全场历史最低折扣”,卖场内的不少商家也都信誓旦旦地说,现在绝对是卖场开张以来的最低折扣,如不属实,愿意赔偿。但最低折扣并不等同于最低价格。据了解,有些商家虽然把产品的折扣压到了历史最低,但折后价格却远不是最低的,奥妙还在于“原价”。

  陷阱二:“差价”真的有,要拿到可不容易。有些卖场打出“差价返还”的广告,但如果真有消费者发现自己买贵了,要获得卖场的“差价返还”却不容易。因为,卖场通常会规定,只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产品出现差价时,消费者才可以获得赔偿,而商家会有很多理由来说明两款产品是不同的,比如强调产品是特供的,要么尺寸和别家的不一样,要么一些小配件有差异。

  陷阱三:折后价确是最低,但省略掉了通常应包括在产品价格内的运输费和组装费,如果另加上这些费用,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跟折前价没什么差别。即使有的产品包括了运输费和组装费,厂家或商家又以特价为由不提供保修。

  陷阱四:特价产品让人心动却难以行动。某些卖场会在开业第一天、周年庆等特殊日子里提供很多特价品,广告宣传单上甚至出现有低于2折的产品,但消费者到了现场却发现实际情况并不乐观。首先,不少特价产品是限量的,只有5套或10套,甚至更少。再者,不少低折扣产品是有附带条件的,比如某地板推出一款1.5折的特价产品,不过消费者按照正常价格每买满30平方米才可以享受10平方米的特价优惠。也就是说,即使该产品所报的原价是实实在在的,消费者买40平方米地板也只享受到了7折左右的优惠。

  陷阱五:活动期限随时变。当消费者就是否购买某样商品而犹豫不决的时候,销售人员每每用上这招:“我们现在搞活动,活动只剩今天了。”现场的海报也标出“促销优惠到某月某日止”。这一切仿佛都在敦促消费者赶快下决定。但其实就算消费者当场没买,过段时间再来这家专卖店,销售人员照样可以提供同样的折扣,可见这限时的折扣多半是虚的。但当时受蛊惑而仓促下订的消费者则可能会反悔这并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产品,但彼时要退货已是不可能的了。

  陷阱六:秒杀价永远是不可能的“梦”。“秒杀”,这个在网络上很火的词如今在家居行业也非常常见,低至几十元一件的秒杀产品让人心动不已,可惜,这个秒杀价在很多时候只有商家自己人抢得到。

  提醒:理性消费,不冲动不盲从

  记者调查发现,敢于公开承认“五一”前后要涨价的都是行业里比较有实力的品牌企业。这些品牌企业的价格体系比较完整,价格调整的依据是对市场的整体分析和对成本的精确计算,零售价格也严格按照规定的价格和折扣执行。相比之下,一些小型企业并没有明确的产品标价,经销商定价比较随意,表面以较低的折扣出售,暗中却抬高价格。

  而对消费者来说,价格始终是装修时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选择在“五一”期间出手的消费者看中的还是商家的促销活动。因此,有关专家建议消费者选购时,尽量选择明折明扣的活动,不要选择“大礼包”、“某某套餐”等钓鱼式的促销活动;尽量找正规公司签合同,明确合同价格与结算价格的浮动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增项费用。

  专家还提醒消费者要对价格过低的产品保持警惕。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消费警示:建议购买单价在55元/平方米以上的地板,低于这个价格的地板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地砖最好购买60元/平方米以上的产品;面砖最好购买25元/平方米以上的产品。卫生间面积通常在4平方米左右,如果使用中档洁具,装修成本可以控制在5000元左右,如果想压缩到2000元以下,品质就得不到保证了。

  “3・15”、“五一”和“十一”是一年中的三大装修旺季,面对节假日促销热潮,专家再次提醒,千万不要过分关注价格上的折扣,而忽视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虽然在家居建材产品涨价趋势比较明显的情况下,预先购买装修材料不失为一种省钱妙方,但对于促销和折扣,消费者还是要保持理性,要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做到心中有数,清楚产品原本的价格水平,货比三家后再出手。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产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