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东:设计团队管理与经营,心胸宽广最重要(4)
摘要:沈立东,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室内外环境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景观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这些头衔的背后是一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一位成功的职场管理者。 99年入行至今十余年,见证了中国室...

做CCTV这个建筑的设计师Rem Koolhaas,实际他原来做的项目没有超过5千平方,但他出了一本书,做一些工程研究,我在中国人身上找不到这种精神,他在细小的项目,几百平方米,几千平方米项目里面进行总结写了一本书。说明他是把工程和理论紧密结合。但我们现在的设计师很少有这种心思,所以除了现在大学里的老师有这种机遇之外,实际在社会上的设计师很少,包括我们设计院都很少。我一直提倡我们设计师写论文,但是很少,最直接的理由就是太忙了,没有时间去写。但是你想如果若干年以后,你看到的都是你的一些案例照片,没有对它进行研究的话,实际有时候你回过头来感觉好象虚度光阴。因为这种工程人家都会超越你,人家甚至把你的元素做的更好。如果你去写一些东西留下来的话,说不定你会看到10年前我的想法和我5年前的想法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我们现在国内一个普遍的现象。国外的设计师因为和学校紧密挂钩,因为这种环境的烘托,我自己也感觉到,包括我到清华或者同济讲课的时候,一走进校园我就知道这个气氛很好。你多待几天你可能会想到我也要多学点东西,但是社会上很浮躁,学校不一样,学生都在那看书,很好的图书馆,很好的学习氛围。作为国内的设计师,你如果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影响力的品牌,理论的研究是很关键的。
新浪家居:你曾说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最好从设计师培养、提拔,这句话我不是太理解,因为设计师群体其实是一个思维非常活跃,非常具有个性的群体。可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他就需要有冷静的头脑和笃定的内心。那么您既作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师转型到成功的企业管理者,您在这其中是如何权衡这二者的关系的?
沈立东:再叫我讲的话其实会变成两个方面。当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当中,我觉得带有专业性的管理者优于那些非专业的管理者。什么概念?就是如果成立一个事务所,六七个人,管理者本人如果不是专业出身的话,很难协调这些人。如果从6个人增长到30个,50个人的话,如果不是一个很好的技术骨干的话,很难把这个团队凝聚起来,因为威信往往不是来自口才,管理思维,而是来自于创作能力。从小到大,到一定大的时候会变成另外一种概念,管理者团队里面要互补。有专业知识较强的管理者,也有专业的管理者,比如对人事的管理,对财务的管理,对市场分析肯定是分开的。如果规模再做大的话,像现在很多设计公司上市,上市以后不是绝对以非专业,变为企业管理为主的管理者最关键,因为是资本的运作,设计在这里面是很小的一块,这时候你可以倒过来。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产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