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设会月底分享 设计·美学暨RARA CASA专场品鉴会
摘要:10月29日秋深月皎,金桂闲庭,杭州青设会联合办公场地,一场由青设会主办、江南名师汇协办的十月月末分享会圆满落幕。
10月29日
秋深月皎,金桂闲庭
杭州青设会联合办公场地
一场由青设会主办、江南名师汇协办的
十月月末分享会
圆满落幕
1、品牌分享
作为斑马家居旗下进口高端定制家居品牌,RARA CASA 使用纯进口原材料,从浓墨重彩的意大利设计中选择了极简一脉,以轻奢造物的不凡品质,为用户打造理想居所。
汪 洋 斑马实业集团 董事长/RARA CASA 品牌创始人
活动伊始,斑马实业集团董事长/RARA CASA 品牌创始人汪洋 首先围绕极简、轻奢、定制这三个核心关键词阐述了品牌理念及定位,并揭露了RARA CASA 2019年中国战略布局以及品牌发展的动向。未来,RARA CASA也希望能与更多设计师携手共进,共创美好人居。
2、孙学钧:当代陶艺漫谈
孙学钧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学院老师/设计学博士
陶瓷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由来已久,它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化象征。中国当代陶艺的提法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大环境紧密相关。从当代陶艺的发展状况而言,通常以美国现代陶艺之父彼得·沃克斯为起点。他打破了传统陶瓷为人们所认知的形态,将陶瓷当成材料艺术媒介来进行创作。
沃克斯将美国陶瓷艺术从传统工艺范畴带入了纯美术的雕塑范畴, 点燃了美国现代陶艺的星星之火。他反对陶艺创作中拘谨、匠气,过分强调工艺性的风气,主张反朴归真,即兴发挥的风格,主张陶艺创作中不规则,不对称,甚至瑕疵,开裂都可以接受的美学观。
这是美国另外的一个陶艺家的作品,颜色更为丰富。从世界范围来看,欧洲、美国,以及以中日为代表的当代陶艺都不一样,比如说美国艺术家的作品更具戏剧性,利用视错觉和彩绘来表现陶瓷的肌理。
这是美国陶艺家温·黑格比的作品,他是当今美国陶艺界最活跃的艺术家之一,经常来中国的景德镇访问。他出生于科罗拉多科市,在他的作品中记载着童年的深刻记忆,很多艺术作品都是用陶瓷材料为媒介表达在地的生长环境。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世界上很多的知名陶艺家几乎都来过来中国参访、学习。这是美国的另外一个陶艺家理查德·赫胥的作品,他也曾多次来中国参访。其作品大多为三足容器,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商周青铜礼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东方迹象。
这是丹麦荷兰的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其风格具有理性、简约的特点。从我个人而言,更喜欢欧洲的作品,它与我们中国的作品有很多相近的地方。
我们常说陶瓷,其实“陶”与“瓷”不是同一种东西,两者的区别在于,一是使用材料,二是烧成温度。这是美国的女性艺术家,她用的就是“陶”的材料仿真皮质品,写实与表现能力非常强。其作品曾在杭州的中山路进行展示,引起国内不少从业者效仿。
这是另外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他用陶瓷材料做废弃的腐烂过的残损的机器的零部件。鉴于陶瓷材料烧制的工艺性,作品创作需要考虑可行性。
孙学钧老师分享的其他陶艺家的作品(部分)
陶瓷艺术和雕塑艺术如果说是同宗,两者之间的界限是什么?第一,陶瓷材料的历史(源头)比雕塑早很多年,在宋代,瓷器的艺术在美学上达到顶峰。第二,陶瓷需要经过火的煅烧。
孙学钧老师的作品
近年来,我个人的创作主要以青瓷作品和柴烧作品为主。
3、林森:思维的斜杠
“思维的斜杠”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又使得这一话题常谈常新。无论是公司或是个人都需要打造设计的DNA,怎么打造?随大流则很难突破。
林森 泛城集团室内设计院院长 杭州肯思装饰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所谓流行的欧式、Art Deco、新东方等风格,其实是一种思维的绑架,是一种商业化包装。设计商品化的当下,设计的生命力从何而来?我不反对做设计的产品,更推崇做设计的作品!
我从事过服装、广告、平面设计…等11个行业,直到2003年,我带着这种“斜杠思维”进军设计圈,成立了现在的这家公司。从懵懂期一直成长到现在,我们公司始终像特立独行的堂吉诃德,从不抄袭。
今年五月份我们到印度拜访了柯布西耶,参观了他所设计的昌迪加尔会议中心。当书本上的作品真正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内心其实并没有那么震撼。多年间,他的作品被后来者不断模仿、精进,我们似乎已经见怪不怪。
因为“眼见即是过去”。当你看到这套作品的一瞬间,那已经是过去的作品。设计从何处得到给养呢?重复前人,亦或是斜杠突围。
art1.观念设计
后来就有了一个基本的考量,这也是我们公司的DNA,开始尝试做观念设计。这个观念是什么?仁者见仁。在我看来,它是我们公司、团队、个人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于是有了基本的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逻辑。从观念到逻辑,由观念引导着求源溯源,求的是一种本源的东西。
第二部分,创意。用一个温暖的东西去重塑认知,使之呈现不一样的感觉。
第三部分,精化。有时候创意已经产生,预算消耗过高,显然也不成立。
观念如何产生呢?从室内设计的层面而言,观念其实可以来源于很多点。比如说艺术、音乐、电影、陶瓷……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公司在思维枯竭的时候会看很多电影。“多接触”也有助于观念的产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思想闪光点。抛开前人的思想,我们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想法。
art2.项目实践
LANDING CENTER
——多门类艺术的室内对话
第一个作品,利用装置艺术设计的一个全球服装买手店,以装置艺术树立空间的价值核心。在做这个作品的时候,我们抛弃了多年来积累的室内设计的手法。
首先我们在空间中画了几条轨迹的线(装置艺术),这意味着观念已经产生。从逻辑层面而言,汇聚了全球各地好服装的买手店,就像鸿雁传书,两者都是从远方带来好“东西”,于是便将主题定为“飞翔的轨迹”。
下一步就是创意。我们用金属管形成空间的挂杆,以软膜的印刷技术形成墙面。商业摄影的介入让羽毛图形得以在透光软膜上漾开,配合暗藏的灯光,制造引力反转效果。
GAZEROFFICE
——摧毁与重生并存的哲学思考
这个项目是我们的新办公室(效果图),也是基于“破坏美学”的一种思考,大概半个月之后就能呈现。在进行项目设计时,我们将内核工艺和表皮工艺在理论面上呈现出来,实现基层功法和表层肌理的共演。
我们用自己开发的一款有机玻璃,将本来要附着的金属面的材料和它的内构成关系,同时展现出来。从这种手法层面来说,如果存在一些哲学思考,那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压缩。在那一刻从我们人本位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时间可能并不存在。
石屋酒店
——年代记忆和时代再构共存
这个项目也是基于“破坏美学”的一种思考延伸。项目位于洞头的一个大门岛,岛上的建筑全都是建于70年代的石屋,这些石屋靠着大海依坡而建,大概可以被改造成一个有300多间客房的酒店。
“让过去和现在在那一刻定格”是这个项目的核心思想。我们设想在原来的空间里面塑造一个亚空间,在亚空间里面自然形成很多识别内核,然后用板材构成的块状板构成这个空间,里面可能还包含局部的可变的茶几,隐藏的电视等元素。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这个作品,那就是:存在。所有东西只要出现过就有存在的痕迹,我们要尊重他来过的痕迹。这作品还要好几年才能完成,大家先一睹为快。
NEXT NEST之家
——跨行业拆解的未来探索
思维的斜杠除了来源于哲学的思考、多艺术门类,还可以来源于其他行业。这个项目是腾讯找我设计的,他们要求这个89平方米的家是全模块化安装,做到真正的五重感应系统尝试。
我们在如何体现科技感上寻找了很多资料,最后从网络游戏中发现一个“MOD”词汇。MOD是英文单词Modification的缩写,也称游戏模组。通过拆解模块,并对模块进行在加工和再创造,放置回空间中就会产生不同的功能变化。
在这个项目里面:打破对固有板块的传统认知,将每一个板块组件剥离后重新赋予审美价值,而后再次组合形成MOD的执行落地。以上,即是MOD方式里模块重组的核心。
这张图是我们当时对项目的分析,将整个空间所有的组件(基础模块)进行拆解,然后进行审美的再造,最终再置回空间里。整个项目从进场报备到最终呈现只用了20天,编程用了5天,也就是25天完成了所有设计。
杭州地铁六号线音乐学院站|徐梁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我觉得音乐学员站的设计极具挑战性,首先每个人对音乐的喜好不同,其次音乐难以表现。当时,徐梁老师给我分享了一个作品,是一个丹麦的酒店。设计师将德国先锋音乐家谱写的一首曲子进行拆解,用建筑语言和结构关系将将其表达出来。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思考的很多元素都可以在空间中形成有利的斜杠,当然这些元素都是需要设计师去一一解读。徐梁老师用了交响乐和流行乐的韵律,去完成了这个站点的设计。
杭州地铁六号线海洋公园站|徐梁
——关爱海洋的环保巨舰
海洋公园站是徐良老师设计的第二个站点。不同于传统设计对海洋的演绎,整个空间用了很多“船”的元素以及一些触目惊心的“海垃圾”去突出环保的概念。墙上会有很多数字,代表冰川消亡的速度。
杭州地铁六号线奥体中心站|朱晓鸣
—— 运动,是人类的律动
这是朱晓鸣老师的作品,他用律动来表现从奥林匹克开始的所有时间点的运动。在地面的刻度上,由不同颜色的奥运会的logo、时间轴汇聚在一起。地铁站的进站和出站对应着奥运会的来和去,中间通过3DMAX的技术可以再现每一个时刻的辉煌和国家的骄傲。
杭州地铁六号线博览馆站|GAZER
——一带一路的美学诠释
为什么以“一带一路”作为主题?因为当时中国的博览馆展示的都是中国的和国外的一些艺术品,它们是沿着古丝绸之路发展的“一带一路”传入中国。最终,通过对“一带一路”这个词的解读,在空间设计了沙漠的荒芜感。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来自于中国最传统的一些材料,像这个是中国传统的琉璃,这个是采自杭州当地的方言……基本上用的都是本土元素,然后把一带一路的关键点,即雕塑的流动感、动态、静态在空间中展示出来。这个空间也用到了MOD的方式。
杭州地铁六号线丰北站|GAZER
——以构成展现在地属性
这是我们设计的第二个站点,它是奥体中心的下一站。这个地方曾孕育了很多知名的企业家,我们将“弄潮”定为设计主题,将一系列纯建筑化的构建与海的和江的元素进行融合,再赋予其一些形式美感的东西,置回空间中。
红石板菜场
——寻找即将消逝的市井之爱
做《红石板菜场公益设计》项目时,我们并没有太多私心去炒作这个事情,但完成以后新华社突然来报道,接下来每一天都接受各大单位及领导来参观学习这种模式,每一篇报道这个作品的公众号阅读量据说都高达20万以上。
设计顾问
这个作品得到了很多前辈老师的指点,设计顾问是陈耀光老师和王炜民老师。同时我们也邀约了9位好友参与到此次设计中。首先我们从传统文化上去理解每个摊位的含义,每个量词单位如铺、市、店、馆等决定了这个空间的属性。
在所有人的讨论中,最终我们确立了设计主旨:市井记忆的解构,传统与时代的共演。大家把关于菜场的记忆点打碎了重组,和当下的时代感重新融合在一起,希望既能解决周边居民购物环境的美化问题,同时又能吸引新一代的年轻人回归到菜场里来。
分别介绍一下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设计师们:
我们不要低估了美学的力量,不要低估了自己可以为社会做的贡献,只要持之以恒的做,设计师的价值一定会越来越被重视。
4、青设会10月工作汇报
活动最后,青设会创始理事/秘书长 吴和建,对青设会10月份开展的各项工作,包括分享会、城际交流、全国分会的开展等方面进行盘点回顾。青设会10月份产值(设计师与商家)排名也于当天公布。
意犹未尽中 本次分享会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