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三人行》第十期丨设计的无限可能
摘要:作为家居新品发布会的重要内容,展馆内还同期展出了梁景华、凌克戈与德赛斯联手打造的重磅新品家具。两位大师也先后上台,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创新材料出发到产品的实际案例初步打开了话题。
12月6日,由江南名师汇主办、西班牙Tech/size德赛斯岩板战略合作、《HOME Italia》作为战略媒体的第十期《设计三人行》在广州设计周 · 德赛斯体验馆正式举行。
作为两期栏目在本次广州设计周的活动首秀,第十期《设计三人行》阵容强大,集结了三位来自室内、艺术、建筑不同领域的大家:
PAL DESIGN GROUP 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香港贸易发展局基建发展服务咨询委员/美国林肯大学荣誉人文博士/香港室内设计协会名誉顾问/「创基金」创始理事 梁景华
雕塑艺术家/稀奇艺术创始人 瞿广慈
上海都设董事总建筑师/上海建筑学会创作委员会学部委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客座教授 凌克戈
除了三位设计大师,现场还汇集了广州设计周的大量设计师观众,叙述、聆听、交流同步展开。于是,设计的无限可能在岩板构筑的一方空间里真正开始自由生长。
西班牙德赛斯家居版块启幕礼
暨家居新品发布会
对话环节开始前,现场还举行了“西班牙德赛斯家居版块启幕礼暨家居新品发布会”。其中,充满科技感的家居版块概念宣传片先声夺人:设计师在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观中萃取提炼出各种几何形状,应用到德赛斯家居版块的产品中,融贯材料与自然的灵感脉络。随后,西班牙德赛斯岩板总经理 代兵 上台致辞,简单介绍了品牌的发展历程与未来愿景。
作为岩板行业的引进者,我们在2012年把德赛斯岩板从西班牙引进到中国,定义并进一步开拓研发了这个产品概念,和大家共同开启了岩板的大时代。过去七年里,我们没有墨守成规,而是促新求变,从传统的橱柜领域,到工装、家装各业务版块,包括今天要开启的家居版块,从而摆脱了传统材料运营商的角色。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为大家提供新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代兵
作为家居新品发布会的重要内容,展馆内还同期展出了梁景华、凌克戈与德赛斯联手打造的重磅新品家具。两位大师也先后上台,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创新材料出发到产品的实际案例初步打开了话题。
合作中我非常看重德赛斯的产品。一般的天然石材因为质地脆,比较难用,而且不太环保;岩板运用了高新科技,不仅有石材本身的优点,且轻、薄、硬、大,容易落地安装。再说到我研发的系列家具,它们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其中很少用到结构,也没有螺丝和钉子,基本是靠岩板本身的力度去支撑出方圆的组合,简单有力。整个研发从吧台开始,再到餐桌、 茶几,新品鎏金岁月岩板在其中碰撞出了很多味道。
——梁景华
梁景华·方圆系列家具
▼
这个展厅实际上是对材料的测试探索——我们往往会把材料当作室内的装饰材料或者家具面材,但是今天我希望大家进入后能感觉到它像一个建筑:从右边入口进来,迎面是一个遮蔽,再进入是家的院子,进而是个房间。我们试图通过这种收放的区别,让大家感受到整个建筑的语境,同时也让产品得到体现。所以,德赛斯岩板这种材料的应用不止于室内或家装,接下来我们更多会探索它建筑上的可能性,特别是别墅。
我在家具设计中倒没想展示材料本身的特性。当然,岩板本身有三个特点,轻薄、强度高、非常环保。环保在建筑界很重要,因为开挖石材会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境格·餐桌的岩板很薄,下面是用高科技的航空铝现浇的构件,最下面是胡桃木,其组配方式类似于传统榫卯结构。茶几和餐桌的桩结构一样,源于我设计的超高层建筑造型,精准的力学数据决定了它必须是这样的结构方案。
——凌克戈
展馆设计与凌克戈·境格系列家具
▼
代兵、凌克戈、瞿广慈、梁景华、梁晓东、杨祥光、李育勇、于颖为新品发布会剪彩
家居新品发布后,嘉宾朋友们以剪彩仪式正式启动了西班牙德赛斯家居版块,也由此开启了品牌的新征程。
设计的无限可能
- 设计三人行 -
设计的无限可能,既指向设计结果的无限,也暗示着设计师消解界限后的广阔创作领域。就前者而言,随着科技发展与信息富集,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材料选择。它们既为空间设计带来新的可能,又让设计师不可避免地陷入选择困境。如何形成更健康的双向互动,真正实现设计的无限可能?
在江南名师汇&设计江南创始人/意大利《HOME Italia》中国区主编/光学设·国际设计学院执行院长/ZCDA江南学社秘书长 于颖 主持的《设计三人行》活动中,三位特邀嘉宾从不同领域出发,围绕“设计的无限可能”进行了深入探讨。
1.与德赛斯达成跨界合作的契机
梁景华:我很喜欢了解不同的产品,之前在西班牙看展看到岩板时就觉得它一定会大卖。后来梁总代理引进了德赛斯,现在市场也很好。其实产品最重要的不是推广,而是产品本身。它帮助我们实现设计,我们使用它则是为了给客户最好的效果,所以合作下来也很愉快。
凌克戈:当时项目上有需求,正好又看到了这个材料,研究后就尝试用岩板做了一个1000平米的公共空间的室内,其规模在应用岩板的公共空间工程里是很大的。后来继续合作下来,也拿下了很多大型项目,也就开始尝试岩板更多的应用可能。区别于梁老师产品设计的思维,我的家具设计其实是之前为自己做的。建筑师很少有机会能做自己理想的产品,机会难得,我也在其中融入了一些建筑的理念。
2.雕塑家/策展人/企业家等身份转变的思考
瞿广慈:现在社会其实已经无所谓职业边界了,一个建筑师来设计家具合情合理,而不是室内设计师才有这样的权利。就我而言,家里的一切都是雕塑,家具可能是个装置。材料应用当然也没有边界,去年开始我在一个艺术展中就用到了很多德赛斯岩板做墙面,虽然是出于巧合,但确实很合适。因为艺术家特别怕快消材料,品质上倾向于一种高度的低调,德赛斯岩版里就有这种朴素感。
我不认为材料是被迭代的,每种材料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我是做雕塑的人,石头对我很重要。我的第一件作品就是石雕,其中仿佛有一个自有灵魂通过创作浮现出来。不管是艺术家、设计师还是品牌的创造者,我们都在努力去捕捉每种材料特有的灵魂与美。在为你塑造作品时,材料能够开放到什么程度?如果语言过于强硬,就会限制我们运用的可能。如同一个高音音乐家,他只能是唱高音,但我们需要材料具备更加广阔的语言空间,为我们实际世界的艺术创作留下更丰富的可能性。
3.对设计师尝试跨界的看法与建议
瞿广慈:人生很漫长,你真的不知道你将来会做什么,以及你真正的才华到底在哪里。所以首先,保持好奇心特别重要。但有好奇心或去跨界并不意味着盲目去做,我们对各个行业必须怀有尊重与敬畏之心,然后再去努力学习,突破敬畏产生的距离。这必须要有一个特别开放的心态。我今年五十岁,但和梁老师一样依旧觉得自己非常年轻。因为每一个想突破自己的人,不管是在80岁还是18岁,都是一样的年纪。
为什么又说要有敬畏之心?当你面对大家大户的时候,光有勇气是不够的,因为你会被“淹死”;但当你真的掌握了非常专业的一技之长时,我相信可以很从容。我创办稀奇艺术到现在已经第十个年头,期间的确发现创作思维和商业思维很不一样,导致我经常处在分裂的状态。第五年的时候,我开始考虑到底是要做像小作坊一样的艺术家,还是用完全商业的方式让我们的艺术在一个真正的更大的平台上去传播。当时也很巧,我和朋友在专业团队的帮助下成功穿越了撒哈拉沙漠,让我认识到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并具备非常专业的精神。
梁景华: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东西。现在其实是最黄金的年代,很多政策和媒体都会给你充足的机会与信息,设计师也容易走出去看世界,拥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可能性。
广州设计周就让大家可以尝试不同方向的设计。第一届时,我记得是在一个一层小展厅里卖一些家具和小产品,现在却有极其丰富的内容,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构建改变它,靠设计的发展带动改良整体业态。所以大家应该多沉淀,多尝试不同的事情。设计不该有界限,不管是服装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建筑师,都是把握机会去改变某种状态的。作为金鼎奖的评委,今年我看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原创设计产品。中国品牌与产品早前以模仿为主,但现在已经有了原创的生命力,特别从你们这代开始。只有原创才能生存,并且让品牌赢得尊重,为中国创造更好的未来。所以大家要思考如何利用现状去慢慢融合不同的技术、文化历史等层面,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更开心;不断挖掘人类理想的设计作品,积极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当然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心理越年轻,越希望去尝试新事物、吸收新养分。两年前厂家找我合作研发家具,希望我能用自己的经验设计出更宜人的家具。于是我开始慢慢研究家具的搭配、数据、结构到它各种可能性、普及化等方面。因为家具是用来使用的,没有确定的客户,比设计空间更难。就拿椅子来说,三千年来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科学家都在设计,大家研发不同的技术材料、出于不同的要求做了很多尝试,结果各不相同,非常神奇。所以我非常享受、也很感恩这么久以来能够从事这个行业,接下来也会做更多尝试,希望未来自己能做得更好。
凌克戈:每个年龄段的设计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年轻人信息接收得更快、信息量更大。他们不像我们中年设计师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会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投入新的知识结构。而中年设计师可贵的一点,是他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做家具其实非常难,像椅子涉及到人体工程学,但了解了人体工程学的人一般不做椅子,而会去做更高科技的产品。所以一些大师一辈子可能只做一把椅子,像密斯设计的密斯椅,现在每个售楼处可能都会有。所以家具设计实际上不是割裂的,它是对生活体验与科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我们要对设计本身怀有热爱。
第二是坚持。相较于雕塑与室内,建筑师会受到更多限制,因为永远是给别人盖房子,同时像城市建设等也会牵涉到更广的社会层面的影响。这个行业很奇怪,和国外相比一方面在急剧扩张,收入在急剧增长,但人才在净流出。大家看到得可能并不是行业本身多受尊重,而是以“苦”为主,比如戏称建筑师“画图狗”,我们还要面临拖欠账款。在被看衰的情况下,年轻建筑师更是要坚持,只要坚持一定就有希望。现在的年轻一代在改革开放中期出生,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更有机会去做自己理想的设计。
今天第一次参加室内设计师的活动,感受很深刻,建筑学会内部还是比较封闭的,需要多向室内设计界学习。除了传统,这和约束性也有关,建筑师不能在图纸上写材料的具体品牌和性质,只能写个大概材质,容差特别大,所以建筑师与材料的紧密度就远不如室内设计师。当然,设计界也存在为了用某种材料而用它的现象,这显然很牵强。材料是有生命的,设计师必须要读懂材料,发挥它的特性。
- 互动精选 -
Q:当下市场的材料非常多,我是需要深入了解所有的材料之后、找出我所需要的去做作品,还是我从艺术的思维出发,再找我所需的材料去完成作品?
梁景华:产品太多,全部了解下来肯定是很累的,不太现实。所以像今天观展就可以浏览下来,大概对产品们产生一些模糊的印象。开始设计后,我们先抛开材料,考虑解决功能性和设计的一些要求、限制;然后进入“穿衣服”阶段,开始考量每种材料特性给你的反应,比如石材和木材就很不一样;选定大类后开始了解其下不同类别的材料,比如石材中的岩板,厘清使用它的优缺点,包括具体性能与价格。对大局有一个把握后,每一样材料、家具、产品都会慢慢筛选出来,从整体结构框架上细化到产品与材料,考虑它们的搭配等等,所以设计中我们要学习很多学问。总之,当你开始明白一部分之后都是在解决问题,不断推进设计的进程也会涉及越来越多的内容,越来越好玩。
Q:怎么让专注高端室内设计的设计师更轻松地找到材料?像我不是建筑出身的设计师,怎么应对设计中遇到的力学计算等问题?
梁景华:选材料确实不容易,我们公司有一个材料管理部门,分类统筹保存各种材料样品,找材料时按类目进行即可。除了样品,还有专门的电子数据库。这项工作保持了二十几年,材料商也会主动给我们送样品,每隔两年还要进行更新,做出删减。因为每天都有新的材料出现,室内设计的可能性又丰富,选择特别多。
凌克戈:建筑上我不会关注那么多材料,密斯说“少即是多”,即便只用一种材料,稍加以变化就可以做出好的效果。第二个问题,国内很多室内设计师是美术专业出身,这和国外不太一样。我觉得关键还是要用空间来说话。你像苹果专卖店,极简但蕴含了极其丰富的艺术品味。国内设计师有时候会过于关注表层材料的表现,或许可以探索下空间的表现力。空间本身就会说话。至于结构问题,你可以找结构顾问给你提供一些专业上的支持。
如果真觉得材料过于繁复,你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高雅的艺术品味基础上,只用简单的一两种材料也能做出好的作品。
瞿广慈:关于雕塑的材料选择,雕塑的概念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很愿意尝试用八种材料去做雕塑,因为材料越多,挑战越大,就像音乐的最高标准就是交响乐,那么多乐器要找到一个和谐点,其实很难。当然这并不是说材料用得少不如用得多,只是说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艺术家还是要突破一些新材料的运用,就像武器库一样,我不一定最终要用它,但我至少要尝试去做。所以我还是倾向于鼓励大家多尝试,否则也很难捕捉到材料的特性。我认为人对材料天生的敏感度和后天的训练都很重要。
Q:产品设计师的行业环境也不轻松,作为前辈请给他们一些建议。
瞿广慈:产品非常伟大,因为好的产品可以保留数百年之久。建筑也是如此,所以建筑师必然要投入很大的心血。室内设计的更新则更快,商业空间可能两年就要换一轮,但这也给予了设计师们充足的项目机会。所有的东西都在得失之间有一个平衡。所以产品及其品牌的打造真的是一条非常艰辛的路,你必须对内外有清晰的认知,只有经历过积淀,你才有可能真正做出一个好产品。中国应该更多地鼓励产品设计师,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关注。当然,成为明星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并且能让人记住。大家都可以做这样一个尝试,哪怕你做的产品很小,只要有一百个人用,它就有了一百倍的能量。
/
在不同领域间游走的三位大师,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偏好与经历,但对谈中的指向却不谋而合:边界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视为障碍。在专业的积淀下,保持恒常的好奇与热爱,顺着设计的联动脉络自由发展,才有希望走向设计的无限可能。永远热爱,永远年轻,永远步履不停。
▼
目前德赛斯在全国各省已设有配套服务中心,与各大厨柜品牌及地产商均有密切合作,完成多个地标建筑,如:北京中国尊、北京万科翡翠公园、杭州融创壹号院、深圳华润悦府、深圳万科瑧湾汇、广州时代柏林等。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