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实录:交互设计 打破思维的框架(图)(3)

icon 2010-07-01 10:29:25
icon 0

摘要:听国内著名设计师、设计活动推动者丁伟,与资深新媒体工业设计师李松平教授探讨中外设计环境的差异,及产品设计如何与企业经营对接的问题。两位设计师带着对国内设计产业的热忱与反思,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

  占据主导地位,走向产品实现

  丁伟:关于产品实现的问题,我们经常说是带着脚镣跳舞,但是在商业上可能这种脚镣会更重,会有很多硬的指标,设计师必须掌握实现的手段。关于缺乏设计观念的问题,这更多的是企业的领导层和政府部门间的问题。比如世博会的特许纪念品的设计工作我们也参与了很多,后来我发现缺乏了支持设计的系统。一个是特许产品的生产商、一个是零售商,一个是世博局,在这三个角度中,其实没有设计的位置。政府会让学生、设计师去设计东西,但最后发现没有办法和生产销售对接,这是在流程设置上的问题。因此我觉得不仅是缺乏了质疑,更是缺乏了一个支持设计的系统。

对话实录:交互设计 打破思维的框架(图)(3)
“磁悬浮”式储钱罐 带来从未有过的新鲜体验

  李松平:我在斯德哥尔摩做了一个叫做Frontier Design International 的公司,这个公司已经做了很久了。一开始的时候只是做工业设计,后来我把各种设计之间的元素拿出来互动,和传统设计领域进行组合,产生的效果非常有意思。比如周围的产品、环境、服务,和使用者之间有交互的话,对使用者来说就有了品质上更大的提高。这是一个理念的发展,而实现这种理念的技术总体上说是比较成熟的。让建筑,环境和物品来适应人,学习、理解主人用户的用意,和人来互动,这就是我们这个公司现在做的事情。同时,这也是我到中国来的原因。我觉得在中国做这件事的条件会比在欧洲好。因为我们往往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愿意去接受,去体验。另一个原因是我觉得中国设计如果以后要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我们要开发自己的东西。不能光学欧洲的东西,要做欧洲还不敢做的,我要把这种事理念带到这里。

  丁伟:三十年前我们引入工业设计的概念,把西方的概念翻译成我们的语言。二十年前开始了设计与产业的对接,设计公司开始存活。十年前由于手机和汽车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设计群体的放大,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设计的工作。

  李松平:这可能不是一个设计学校可以做到的事,但是我们应该通过设计学校运用一些手段对这样一种状况进行弥补。我现在着重在做的就是要让学生走出去,多接触,也把国外的老师学生带到中国。我们国内也要提前做准备,引导他们如何与外国学生一起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我们在组织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学生本身的能力比现在我们看到的强的多,要鼓励他们占领主导地位,至少做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瑞典学生虽然功底不如中国学生扎实,但是在讨论课题的过程中,他们思路开阔,善于表达自己,所以很容易占据主导。中国学生在这个方面还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现在,在创智天地的同济设计创智中心,我带领中国和瑞典的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项目,通过和市场的对接,他们能够更加了解市场的需求,也在学习如何开拓思维,突破传统设计框架,去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对话实录:交互设计 打破思维的框架(图)(3)
李松平的新媒体工业设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