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生活"对话实录:程泰宁的大师之路(图)

icon 2010-09-19 11:58:18
icon 0

摘要:在妹岛和世在同济大学演讲之际,普利兹克奖执行总监玛莎也与当代中国建筑大师同堂对话。其实获奖不是关键,关键是中国的设计,必定要走向世界!

  今年三月,普利兹克建筑大奖揭晓,2010年普利兹克奖由来自日本东京的黄金搭档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审美和关注点从来不是单一风格,获奖人中,有纯粹朴质的彼得•祖姆托,也有大胆前卫的扎哈•哈迪德,这一次,是通透飘逸的妹岛和世。

  讨论“谁是中国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奖人”,或者“中国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奖人何时出现”等问题,是我们翘首期盼下一位得到国际认可的中国设计师的出现,更是在摸索中国的建筑大师之路。

  在妹岛和世在同济大学演讲之际,普利兹克奖执行总监玛莎也与当代中国建筑大师同堂对话。其实获奖不是关键,关键是中国的设计,必定要走向世界!

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泰宁

  主题:中国的建筑大师之路

  主持: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 孔宇航

  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泰宁

  地点: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庭报告厅

  我的题目叫做“跨文化发展与中国现代建筑的创新”。第一,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评价标准,是建筑创新的前提。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如何保持并突出城市建筑文化特色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下面我引用一下报纸上的一段话,一个是人民日报上说的,它的主题是城市建筑应体现民族精神。第二篇是登在文艺报,上面说,在上海,建筑的记号作用正在消失,中国建筑设计急需考虑环境,否则建筑就会毫无疑义的复制品甚至是垃圾。这说明了千城一面和中国文化精神的缺失已经成为国内外普通关注的突出问题。我看完之后确实是有这样的感觉,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我认为千城一面和中国文化精神的缺失根源就在于建筑创造的价值判断和评价体系的同质化、西方化,我认为这个是最主要的。千百年来中国使文化破旧未能立新在中国现代文化未能形成自己体系的情况下,人们习惯性的接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将西方的价值标准和文化取向作为我们的标准和取向。文艺、建筑概莫能外。前一段时间美国大片《阿凡达》,它到中国来以后,票房火爆,好评不断,一直都说这个大片怎么好。可是没有几天,奥斯卡大奖开始颁发,但是《阿凡达》落选了,它落选以后,国内的温度也就下降了。美国好莱坞讲什么好,我们就说什么好,他们说不好的我们也说不好,这真的是令人惊奇和感慨,其实这个问题不仅是在电影界,在其他里面也有这种现象。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70年代宣传现代建筑,后来流行后现代,后现代流行到90年代,之后流行结构问题。但是总是这样,流行一段,人家说好我们就说好,不流行我们这里也不流行,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感觉还是很无奈的。与此相关联的,也出现了一些试图表达中国万素,以及本土文化的作品,但整体上看,我国的建筑教育、设计实践、理论研究,仍然未能摆脱西方建筑的巢臼,这对现代中国建筑的创新,带来了极大地之困扰。

程泰宁的浙江美术馆坡顶穿插的外观

 [1] [2] [下一页]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