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壁纸墙布窗帘】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愿意为出租房花钱装修?
摘要:拥有大量财富的不过是一小部分人。
租房本质上还是买不起房的无奈之举
中国大体上来说,还是“穷人”居多的。
拥有大量财富的不过是一小部分人。
别说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现在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也不是刚刚毕业的年轻人随便买得起的。
对于他们的人来说,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可能连首付都付不起。
如果决定要买房,一般都是拿爸妈辛辛苦苦一辈子的血汗钱来付个首付。
现在的年轻一代,新城市人口,在决定结婚之前,基本都是租房一族。
所以,假设你可以在30岁之前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一套房。
那么在你大学毕业到30岁有8年的光阴你都是以租房的方式度过的。
这8年的光阴是你这一辈子最美好的年华,年轻,朝气,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上无老要奉,下无小要养。一定一定要珍惜。
租房也能过得很好
其实许多许多国家早就实现了各种意义上的租房制。 比如德国,整个国家有大约55%—60%的人长期租房住(很多家庭一租就是一辈子)。
比如日本,从刚工作到工作几年的年轻人绝大部分都在租房。
比如法国,法国人租房住的占总人数的35%,还有6%是住免费房。
那么别的国家的人也都在租房住,他们在租房子的时候会不会装修呢?
答案是会的。
由于国外大部分人一租房就是长期,有的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
所以他们不仅装修,有很多时候装修的还非、常、好、看!
中国人的住房观念其实特别强,一直以来都受到古代时期“安土重迁”思想的强烈影响。
在住房观念这么重的前提下,甚至会有人觉得没买房或租房是一件耻辱的事情,这些人群都是要低人一等。
很多人从上学开始、到读大学、到毕业、到工作可能都在为一件事发愁——买房。
也把买房作为人生目标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站,甚至是终点,不得不说这其实很悲哀。
有目标的生活很好,但是为了目标忘记现在的生活就像是“买椟还珠”,舍本逐末。
及时行乐才是王道
远方够不着,眼下要过好。
很多年轻人热爱旅行,向往远方。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但是因为没有奔赴远方的资本,年轻人只能选诗。
念诗需要氛围啊,你试试在潮湿发霉的阴暗水泥房里念“一生一世一双人”给我听,你觉得我听得进去么?
我身边有两个特别极端的朋友。
一个刚考上家乡那边的公务员,月薪4500左右。
但是给他租的上班的房子花了小4w装修,包括买了全套的家具,装修风格好看又高级。
另一个在北京工作,在公司附近租的房子,之前去找他玩儿。
刚推开门就让我吓一跳,根本无处下脚。
东西堆得到处都是,被子什么的也没晒过,外卖盒什么的也没扔......总之,很凌乱。
他说他平时工作太忙,深夜回去倒头就睡,饿了就点外卖,租来的房子也不是很想收拾。
他不理解,一个租来的房子干嘛要费力折腾。
存着钱自己以后买房不好?又不是娇生惯养舍不得吃苦?还是装修炫耀呢?
解决住的问题很简单,租个房价格有多低,环境就有多差。
解决生活品质≠生活享受,也不等于不能吃苦和懒惰。
这只是一种生活观念而已。
虽然,我不提倡样板房式的炫富装修,但是我很支持以解决自己“生活”为目的来装修出租房的行为。
随便在哪个城市,只要你还不那么那么那么窘迫,解决睡觉的方式很简单,可能几百就能住一个月。
但这不是生活啊。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习惯去培养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因为它会很直接影响我们本身的情趣、状态、性格等等。
“远方”对很多人来说还太遥远,但“诗”就在生活中。
无论做什么,过不好当下,自然也谈不上“以后”。
退一万步说,家具还能带走嘛。
买不起房子,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住得好一点。
每天早晨按下响个不停的闹钟,睁开困得不行的双眼,逼自己去刷牙洗漱然后画好精致的妆容选好搭配的衣服。
不管自己在家是怎么样,出门一定会把自己伪装起来。
这样才能让自己强大地面对繁忙的一天,微笑着应对经常提出高要求的上司。
不管是沮丧,疲惫,或是平淡开心,在经历了一天的风尘之后,我们回到家里,才敢毫无防备地卸下身上所有。
于我们而言,出租屋的这一方小小天地,是生活的重要部分。
是可以大口喘息的地方,是我们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我们除了可以让这个家保持干净整洁之外,更可以通过我们自己的布置,让其变成我们喜欢的风格。
每天下班回到家,看到自己喜欢的家具,自己喜欢的大床,自己喜欢的壁纸,自己用得顺手的家电……
这样一个经由我们自己亲手打造的屋子,没有人会再去在意它是不是出租屋。
这就是属于我们的家,在这个茫茫的城市中,属于自己的一个落脚处。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