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观点】解锁窗帘企业扎堆布局品牌背后的意图
摘要:品类的增加或可以短时间内增强企业防御力,提升盈利水平,为此就要决绝地向多品类迈进?是否需要做品牌、拓品类,企业需要结合自身优势,重新审视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定位。
(一):窗帘品牌化,旨在打破传统运营思维
在窗帘行业发展初期,面料是企业制霸市场的关键,现如今,不少窗帘企业调整发展方向,一头扎入品牌化浪潮之中,原因何在?品牌的出现是行业发展日趋成熟的一种体现,在市场变幻、消费升级及消费群体迭代中,部分企业认为产品供应的角色已难以促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做品牌或是时下发展的最优解。品牌作为一个名称、术语、象征、符号,它代表着品质与特色,企业在塑造品牌的过程中,更易于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以此提升辨识度,提高自身竞争优势。
并且,品牌承担着B端与C端的纽带作用,窗帘作为刚需产品,其低频次、高卷入度的消费特点直接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就是品牌,它的存在方便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这是一种省事、可靠且减少风险的方法,更能缩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时间。当消费者形成鲜明品牌概念后,尤其为不同品牌赋予独特个性时,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能享有较高的利润空间,这除了得益于规模经济外,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消费者对该品牌产品价值的认同,也是对价格差异的认同。正如可口可乐前任总裁伍德拉夫所言:即使一夜之间,全世界可口可乐的工厂被全部烧掉,但只要拥有可口可乐的商标,一夜之间就可以全部恢复。
品牌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得越来越多的窗帘企业竞相追逐,市场上也形成了众多大大小小的行业品牌,以单品类建立线下专卖渠道的窗帘品牌,在面临新的市场环境之下,或将被迫做出新的变动。
在外界的各种高压之下,单一品类的专卖模式能否助力企业破局?建立品牌强势围墙?或许从一些先行者的身上,也能够窥见未来的棋局。
(二):多品类声势浩大,单品类仍有突围机会
纵观当下,头部窗帘企业在品牌定位上多少还是有所区分。譬如,以设计为导向的伊伊布舍、以产能领军行业的如鱼得水,还有七星级成品定制的兰客厅等,但仍可划分为两大类,多品类发展与单品类深耕。
近年来受终端消费市场和其他家居品类的影响,整体软装、软装集成等论调不绝于耳,多品类融合俨然是软装未来的大趋势。根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近7成的窗帘品牌(针对现下的品牌企业)选择了多品类发展,那么单品类深耕真的就难以出圈吗?
从全球知名品牌老干妈身上,或许能找到纵向发展的答案。老干妈是典型的以生产思维步入品牌化运营的企业,1996年陶华碧创立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将门槛极低的辣椒酱打造成全球知名品牌,并始终坚持单品类发展。作为传统的生产型企业,早期的老干妈同样遭遇了窗帘行业所面临的同质化难题与多品类的择决,然而其凭借“专注、极致、口碑”三大要诀成功突出重围并站稳脚跟。
“很多企业总是错误地认为,要想不落于人后,首先要做到人有我有,为此跟风拓品类,这极其容易将自己拖入绝境。”有同行如此说道。
深耕细作 投机倒把不可取
随着95后、00后消费群体的不断更迭,消费结构与水平也不断升级,而消费升级的背后是消费者愈发明确自身需求。越来越碎片化、社群化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多样化、具体化的消费需求,给垂直细分的窗帘品类提供了新机遇。
“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多数窗帘品牌是不具备拓品类能力的,但最后还是没有克制住市场的诱惑,贸贸然就放弃了单品策略开始多品类布局,这样的侥幸投机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注定了企业要惨淡收场。”有业内资深人士如此吐露道。
在自身的多重限制之下,企业为何不愿将一个品类做到极致,如老干妈一样成为垂直领域的佼佼者?从根本上来讲,还是窗帘企业缺乏对未来的坚定信仰和品类信心。单品类专卖体系看似逆势,但比起强撑布局多品类,更有破局出圈的希望。
品类的增加或可以短时间内增强企业防御力,提升盈利水平,为此就要决绝地向多品类迈进?是否需要做品牌、拓品类,企业需要结合自身优势,重新审视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定位。道路千万条,实力第一条,品牌成风不意味着跟风,多品类激进不代表单品类没戏,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市场环境中,不盲目才是第一要素,厘清自我,再进行选择。
文/代洋帆 石宇鑫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