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观点】中国品牌日:墙布窗帘国货不能当自强,品牌到底要不要思进取?
摘要:“你觉得窗帘应不应该做品牌?”“你觉得墙布要不要思进取?”“你觉得墙布、窗帘还有没有机会?”
“你觉得窗帘应不应该做品牌?”
“你觉得墙布要不要思进取?”
“你觉得墙布、窗帘还有没有机会?”
有媒体同行发出了直逼本质的行业三连问。
在这些逼问的背后,也透出了一个问题——墙布窗帘作为国货究竟能不能当自强?
与华为、李宁、小鹏等国货品牌不同,墙布窗帘的生产链条,乃至整个品类的发源、兴起都是在国内。此前,全球是没有“墙布”一说的。
按道理来说,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国货品类,本应成为国民之光,却不幸沦为众矢之的。墙布用了短短十年时间,就将墙纸拉下神坛,凭一己之力成为墙面的一股新风,还直接推动了窗帘品牌化的进程。
然而,在看似搭上发展快车的同时,行业乱象也与日俱增。譬如,同质化、价格战、营销模式、招商玩法都如出一辙,犹如一袭华袍之下爬满虱子。
品牌浪潮之下,企业因思进取而遭遇灭顶之灾?
近些年,在众口相随的“品牌化”浪潮之下,诸多企业被迫逼上“梁山”。品牌口号越喊越响,却仍然难以落地C端,部分企业在这场品牌大战中更是元气大伤,从曾经风头无二的领头羊,一度沦为无人问津的小喽啰。
“其实反观一下,你有没有发现,越思进取、越能折腾的企业,最后都吃了闭门羹,反倒是那些安于现状、慢慢观望的企业躲过了一劫,虽没有以前风光了,但也不至于跟头部品牌拉开大差距。”有同行如此分析道。
从过去五年的发展轨迹来看,墙布行业已经进行了一轮品牌迭代,五年前红极一时的墙布品牌,如今大多数难觅踪迹。但由此便足以说明,企业因思进取而遭遇灭顶之灾吗?内里的真实原因未必如此。
做品牌不能投机倒把,要有明确、坚定的方向
这些所谓“思进取”的企业,是在别人的思潮影响之下而进行的系列跟风动作。他们只知道做品牌是未来的大趋势,但怎么样?为什么要这么做?绝大部分群体是不明所以的,不管是请明星、铺专卖,还是搞培训、弄招商,所有的这一系列动作,企业都是为了做而做。
为此,“做品牌”遭遇反噬就变得不那么难理解,它从侧面上也告诫企业,做品牌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续、坚定的进阶方向,如此方有突围的机会。而不是取个名字,搞两套版本、租个仓库、请个客服就是品牌,在这一点上,其实是容不得企业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倒把行为。
在记者看来,企业做不做品牌不重要,但重要的是,企业在“思进取”这件事上,一定要有方向。不能为了“做品牌”而“思进取”,投高铁、请明星、搞培训在塑造品牌上或许会有一定的助力作用,但从目前来看,业内的这波操作最后起到的助力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企业经常说,钱要花到刀刃上,但哪一个是刀刃?哪一个又是刀把?企业往往是分不清的,该花钱的地方不舍得,不该花钱的地方假阔气,最后不仅达不到预期,还把自己拖垮了。”有企业高层如此说道。
墙布窗帘企业要想当自强,扛起国货的大旗,首先得从自身做起,杜绝跟风、抄袭,明确品牌发展方向,共同营造一个良性的行业竞争环境,为打响“中国品牌”而争一口气!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