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未来的想象―世博会展示设计高峰论坛(4)

icon 2010-06-22 12:12:36
icon 0

摘要:在世博会期间,今天在上海举办“未来的想象―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展”展示高峰论坛!主办单位是清华大学学术学院和中国装饰杂志社,得到北京清尚环艺建筑设计院的协助。作为组织者,我想先感谢到场的各位领导,也感谢为这个活动组织筹办的各位同仁,以及感...

  研讨会第一场:上海世博会对未来的启示

直播:未来的想象―世博会展示设计高峰论坛(4)
                                      左一:《装饰》主编 方晓风
                                      左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 郑曙D
                                      左三: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 教授 、《新美术》主编曹意强
                                      左四: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教授ff 汪大伟
                                      左五: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 魏邵农

  主持人(方晓风):在研讨正式开始之前,我把今天的规则简单介绍一下。这次到会的嘉宾、代表非常多,所以我们调整了一下形式,不用报告式的,而用对话的方式来组织这次研讨会。每一场大概控制在80分钟左右的时间。第一场由我来主持。首先介绍一下第一场对话的嘉宾:

  第一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副院长、教授郑曙D教授!

  第二位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新美术》主编曹意强教授!

  第三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汪大伟教授!

  第四位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教授魏邵农教授!

  待会每位嘉宾先有一个独立发言的时间,时间控制在5到10分钟。台上嘉宾有一个互动,台下嘉宾也可以提出问题,我们一起来对话、交流。首先介绍的是第一场的议题:上海世博会对未来的启示。实际上这里面包含了两个概念。一个概念是世博会本身在转变,世界上讨论也很多了,以前的世博会是展示产品、展示生产能力,以前的展示更多是展示过去,而不是展示未来。但是近几十年随着我们生产能力的变化,会展的主题实际上也在改变。会展越来越转向了展示观念、展示思想。我们看到世博会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很多场馆进去都是在看电影,这跟很多展览、展示不一样。这是会展给我们带来的思考。这一方面。

  第二方面。我们第一场对话的嘉宾都是来自艺术院校的领导,设计教育从根本上来讲应该要面向未来,考虑未来,而不是单纯为当下,或者是为过去而设计。这个话题应该从两方面来进行展开讨论。

  首先有请郑老师发言。因为清华美院马上要进行教学上的调整了,郑老师比较熟悉这个情况。

  郑曙D:我觉得未来的启示对我们来讲现在处于一个关键时刻,无论是从设计,还是从教育来看都是这样。这一点是我在一天观展的明确感受。呈现出来的是三种面貌:一个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对未来的一种思考,基本是观念性的。还有像我们国家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他的展示理念还停留在转型过程当中,这非常明显。既有产品的展示,也有对未来的思考。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方面。第三类是欠发达的一些地区和国家,尽管在发展中国家当中也比较处于刚开始的状态。这些国家完全是产品的展示。昨天我之所以留下来,主要是想看看这类国家。明显地感觉到我们处在两个非常的关键点:一个是信息时代的可能性,也就是传媒一种方式的转变。再有一个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城市地球馆,我看到印象很深刻,把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使我感觉到我们人类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上。因此作为我们设计教育来讲我也同时感觉到我们业面临这样的两个问题。尤其是设计,一个是面临信息时代的挑战。另外是我们的设计走向何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看瑞士馆,尽管瑞士馆也有高科技的成果展示,但是发挥到了极致。清晰度啊,现场感等等。最出乎意料的是坐缆车的过程。让你体验而达到对未来的思考。现实生活这种美景我们还能持续多久,而这种美景又是如此的美妙,这种理念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是我们面临现在的时刻,我们通过这个世博会需要得到什么理念,我们未来的路走向何方,对于中国来讲最核心的问题是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无论是设计专业,还是设计教育都面临这样的思考。这是我在短短一天中得到的认识。

  曹意强: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清华大学、中国装饰杂志社的活动。我实际上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前几年他们一直邀请,特别是马老师一年前就跟我打招呼了,我经常出现在一个我不出现的场面。在此非常感谢!我们在座很多嘉宾都直接参与了世博,而我纯粹是一个参观者。昨天也跟随大家参观了世博。我参观世博的时候有一个感受,这个感受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包括我们如何思考我们国家的民族特性。我们说传统和现代艺术方面的关系,我们一直在讨论。昨天在世博现场中感觉给我们了一个非常好的演示。看西班牙馆的时候我体会很深,西班牙馆他外面用藤,这并不一定是西班牙本身民族的东西,因为考虑到中国,所以把东方人喜欢的东西用上去,进去以后有一种清香的感觉,然后就进入到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场面。我觉得他把毕加索的传统用在里面,这些传统要素结合得非常非常好,但是又非常地现代!同时又把现代很多艺术结合进去,我进去脑子里经常出现美国时代广场的感觉,当然比那个做得更精到,西班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我们一直在讨论世界语民族性的关系,我觉得关键是要把它在作品里体现出来。西班牙馆在一点做得非常非常好!我们太多在讨论一些空洞的理论问题,而没有在实际的作品上体现这些东西。我非常讨厌现在时髦的说法,所谓的“中国元素”,这些说法不解决任何的问题。你说把传统元素放在现代场景当中是很难受的。对我来说中国传统你说有民族性的话,这个民族性现在不太存在了,但是在一百年前存在。中华民族有非常强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这个能力就像西班牙馆这么强,中国元素是什么呢,中国元素是很宽泛的概念,它各个时期都在变化,所以我们说传统出新,1百年前中国的艺术传统、文化传统都好,他要不断地更新,这个更新要跟现代的一切技术、一切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亚洲馆和欧洲馆区别是一个文化问题。我觉得我们的问题在于太图解化,就好象一个科普展示。而欧洲的几个馆,西班牙馆、瑞士馆是有主题的,是真正有主题的,融合为一个有机主题,把观念和手段都结合得非常非常好!而这一点上我们非常地欠缺。

  这就转到设计教育的层面上来说。我们现在的设计教育不要说西方的,中国的,因为设计是人类共同语言。上海世博会主题搞得也很好。通过会展我们应该要摆脱原来的思维方式,原来太多地拘泥于区分中国、西方、西方、中国,现在觉得这些不太有意义了,应该考虑如何把各种因素转换成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体现了国家特色。所以我们要真正地了解世界,我们一直说走向世界,走了1百年,甚至4百年,我们一直把西方看成他者,所以没有把它看成我们的组成部分。我们有权利、也有责任把世界上一切最好的东西都吸纳到传统来,成为我们传统的组成部分,这非常重要!所以实际教育在中国越来越重要。以前跟大伟开玩笑,我说为什么设计这么重要呢,因为设计已经不是一个经济、文化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的能力培养问题。像15、16世纪文化复兴时期,看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主要是看航海能力,后来19世纪看铺铁轨的能力。今天这些技术问题都不是问题了,今天是看设计的能力。设计能力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所以我经常说设计好坏不仅是一个东西好不好看,而是每天塑造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会改变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所以我们并不是故意把设计提得很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