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未来的想象―世博会展示设计高峰论坛(15)
摘要:在世博会期间,今天在上海举办“未来的想象―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展”展示高峰论坛!主办单位是清华大学学术学院和中国装饰杂志社,得到北京清尚环艺建筑设计院的协助。作为组织者,我想先感谢到场的各位领导,也感谢为这个活动组织筹办的各位同仁,以及感...
主持人:王志勇的您来讲一下这个问题吧。
王志勇:我特别同意说设计师应该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做设计,或者未来应该向哪一个方向来发展。我以前在国外上学、工作,或者是跟其他合作公司体验过程当中,发现我们作为设计团队来讲我们是互相羡慕的,我们非常羡慕国外,或者是欧洲、美国设计团队的生存环境,他们生存的土壤,或者他们在那个环境里可以有些他们的奇思妙想,有些设计理念得以实现,他们有很好的文化交流平台。举一个例子可能比较能说明问题。我们这两天一直在提西班牙馆,跟未来馆合作的设计方也是西班牙设计师,进西班牙馆以后,不知道他们之间设计师是认识的,还是他们之间很熟,他们的思路是基本上一样的,表现方式差不多,主题演绎过程,从历史、过去,讲现在,包括怎么讲未来的方式是很像的。所以我认为他们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我们未来这个设计要发展、要国际化,要站上这个平台,实际上第一步就要站在平台里,站在家庭,或者进入到设计师国际交流的团体里,跟他们去交流。实际上他们很多想法可能在我们中国观众看来是很奇特、很欣喜的。但是在本地、在欧洲是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理念,是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羡慕他们,当然,他们也羡慕我们。我在国外的时候他们国外设计师非常羡慕我们有这么好的项目、这么多的机会。
我看过瑞士的设计年鉴,设计年鉴里大部分项目是私人住宅,个别设计一些桥梁啊,小建筑啊,他们很难有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即使在欧洲,或者在哪里开一个世博会也没有这么多的发挥余地,我觉得这是我们在后面、在未来做设计的时候应该提高自己的一个方向。再次表示对倪军先生的同意。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考虑设计的问题。
主持人: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关于对于环境的关注、对室内的展陈,对空间都一起来无边界连接,请您是否以无边界的方式来阐释一下您对于倪先生的未来是怎么看的?
毛其智:这次作为一个建筑,或者城市规划的专业人员来参加,跟这次的主题非常有关。这次的主题是“城市”,但是如果看到人类对城市的理想和认识的话,可能我们要把它分成两个方面。第一,梦。我们并不是说梦都是要实现的,梦就是梦。但是第二点,我们确实有理想和追求。如果从第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到目前为止人类有很多梦做得还是很出色的,如果从第二个角度来看,把我们的追求、把我们发展的目标如果定得清晰一些来看的话,这个梦距离还是非常遥远的。我想这是我们人类自身的矛盾,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来提高、修炼我们。如果理解倪军先生的命题来说的话,并不是下一次世博会应该如何如何地做,而是我们对于理想、对于一个新的设计理念追求,可能在寻找一条更好的途径。我先说这么多。
主持人:谢谢毛院长。刚才积累了一些关键词,首先我们大家与世博共同进步。这个对中国来讲是第一次,第一次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万事开头难,已经相当不错了。通过这次实际上有大面积的中国人,也大面积地用刚才讲的话,让这个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也让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连接得更加紧密。对我们来讲他催生了中国的展陈事业。催生的途径是合作,各方面的合作。比如说嘉年华和文化性的关系。早上几位嘉宾讲的多元能力和设计师一体的关系。是展陈主导,还是建筑主导,有创意合作、团队合作,关于这个主题,主题的话是一个以推销国家,还是体验等等,都可能成为主题。关于诉求,是透过展陈墙面上的信息来诉求,还是通过体验,若干设计的组合来达到诉求。这个世界不仅仅需要高技术,实际上还需要隐藏的技术,这些做得不错的话往往体现的不是高技术,而是常规技术。还有现在涉及得很少的命题,就是世博会的综合限制条件。比如说180天,比如说7千万,比如说临时建筑,刚才说到的临建。比如说旅游和体验。来的人们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再有一个,刚才毛院长讲话中涉及到的,我们世博会设计总体来讲还是一个见物不见人的设计。而这个设计后者至少对倪军第一句话说中了:我不愿再看了。就是太累了,至少有这个东西。
昨天有一位嘉宾在参观10个馆过程当中,他旗帜鲜明地叫好,当走出一个馆的时候,他说太令人失望了,那是谁呢,是清华美院著名的建筑家吕先生。您来跟大家说两句,好吗?
吕敬人:是说了这个话,但是不太全面。首先一定要感谢的是有幸能够参观世博会,而且最最应该感谢的是所有参与世博会的建设者、设计者们和那些劳动者们,因为我看到吸引了这么多的观众,吸引这么多的人来关心世博会,我觉得这个窗户打开了,这是中国举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但是梦未必都可以实现。梦往往是不现实的,当你抱着满腔热情,或者是满怀期待看的时候,某些不足、某些遗憾总让我有些失望。我昨天看到最失望的是日本馆,因为日本馆没有展示他本国的文化,他的主题演绎得不准确。在外界都说日本馆多少多少好,要等多长时间才可以看日本馆,让我看了以后感到非常失望。这主要是主题演绎的准确性,这是我想说的方面。接下来的话题,我接下来的论坛里再谈我的观点。
主持人:失望地走出日本馆,抬头一看日本馆的正对面墙壁还不错,同样有请坐在后排来自天津美院的李教授,您昨天进入了荷兰的快乐街,中间有些真知灼见的见解,我认为非常好。你来说。
李炳训:感谢赵健院长,很出色的主持人。往往在这个时间段比较倦困的时候,突然间赶走我的困意。昨天看世博会感觉人非常多,感觉到无助和失望,这个失望也代表了我们的心情,想看,但是进不去。本身也没有什么特权,欲速则不达,而且在不经意下,突然间走到英国馆的时候,英国馆在网上据说很吸引人,传说很好,可是我们视线高度有限,突然间一回头看到这么一个展馆,我认为不是一个正式的展馆,很开放,有一个空中楼阁,所以我们跟着人流十来分钟就进去了,到入口一看这是一个荷兰馆,确实使我很震惊,也很喜悦。没有任何人流,感觉是一种很自然的进入。所以看完荷兰馆以后,应该说在那里待了40分钟,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也很充实。给我感觉荷兰馆还是很开放的,通过他艺术的表现方式、建筑、规划、购物,整个建构,再包括一些小的空中楼阁式叠错的村落感、高低起伏感,感觉是一种空中城市的概念。而且在塔城市各种角度也好,或者区域的空间也好,确实感觉是一个很开放的,很田园的,而且很艺术的空间氛围里。国家的历史、文化、绘画大师的作品,还有时尚的东西,享受了一下荷兰未来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大餐同时,又看到英国馆,拍了很多镜头,昨天很大的收获,也是意外的收获,进入了荷兰馆。
主持人:刚才讲到未来畅想,你昨天说只有荷兰馆是不要空调的。
李教授:确实是这样,由于时间的原因不说了。我觉得未来是参与的意识,昨天荷兰馆给我感觉最深的是它没有空调设施,可是大家又不觉得这么很炎热,没有空气的沉闷、压抑。我觉得他城市建筑空间浓缩很到位的概念,使我们在这个空间享受得很自然、很舒适,同时又很生态。
主持人:到李老师讲话为止,我们都是男生大合唱,最后的时间留给我们的一位女生,好吗?找一位杂志的女生来讲一下。上大美院公共艺术杂志的徐璐路在吗?徐璐讲一下吧,大家欢迎!
徐璐:老实说我去过世博会,只是去参加一个德国馆的沙龙会议。说实话我还没有真正地进到每个展馆去看过具体的展项,所以我在这里也不方便具体地评价展项。给我感觉每一个展馆都要排很长的队,但是在排队过程当中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些展馆外面他做了一些广场艺术,可以让人们在排队的同时没有这么无聊,可以一边欣赏别的艺术,同时可以消磨等待时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设计。我就谈这一点吧。谢谢大家!
主持人:给徐璐鼓掌,同时给台上5位嘉宾抱着热烈的掌声。好,休息10分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